青瓦制作技艺是一种传统手工技艺。制作青砖的工艺流程全部人工操作,选粘土,凉晒、翻搅,去暴质、增柔性,如此“三伏两夏”,再经筛选,用中性水和泥、练泥、打浆,制成坯型并置于阴凉处阴干,后在窖内高温烧制一个月。该工艺已被列入河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青瓦烧制方法:
1、制圈瓦。将刮下的瓦皮固定在一圆型的模具上,要围成一圈,接头部分一定要接好;
2、打皮。用一个木拍子沾水将瓦皮打均匀,该道工序是个技术活,初学的很难做好;
3、划线。用个特殊的东西,按瓦的大小和各自标记,在瓦皮上划上印模标记;
4、和土。将取出的土挖细,把杂质去掉,浇水,将水和土充分拌潮;
5、踩土。将拌潮的土由人和水牛(蒙上眼睛)充分踩匀、拌粘,这道工序有些象现在的和面,是非常辛苦的;
6、凉晒。连桶和瓦皮,放到平整的地方,模桶取出来,把瓦皮放在地上凉晒,遇上暴雨,前功尽弃。
7、收瓦。等凉晒的瓦干后, 用双手小心的拍打,打成四块成型的土瓦,堆在一起;
8、选土。制作小青瓦的土很讲究,选用未曾使用过的很粘的土并且不含砂;
9、制胚土。将拌粘的土做成一个很高大的立方体,有些象现在的鞋柜,要充分打实均匀;
10、刮瓦皮。用一张类似于现在弓一样的东西,将制成的胚土按瓦厚度的尺寸刮出一张大约1米长左右的瓦皮;
11、烧制。由砖瓦厂的砖窑里烧上十天左右即可,完后闭窑下水。
青瓦的颜色是根据气温氧化而成,是一种黑色深浅不一样的建筑材料,颜色不是人为调制的,这样的青瓦颜色通体素雅,古朴,宁静,的抗冻性,耐酸碱性,不剥落,耐老化,无光污染。
青瓦承袭了三千年的建筑历史,历经形式大小和工艺的演变,以其美观、质朴、防雨保温之优点,终成中国传统建筑的主材之一,古有“汉瓦”之说,无论在材质、美观及运用方面,均超过其他地区。
青瓦的颜色是青灰色,是由特制的粘土烧制而成的,通过砖窑高温烧制而成的,一般过程分为装窑、点燃、冷却、卸窑四步。
在保养青瓦维护时,我们只需要用清水清洗即可,周期为一个月左右;至于尘土的打扫,每周打扫一次即可,不需要过多次数,避免扫帚等在砖瓦表面留下划痕,或者过分擦拭导致砖瓦掉色。
小青瓦在我们的屋面铺设当中是经常使用到的瓦片之一,虽然常见,但是、小青瓦的操作工艺顺序是怎么样、在操作过程中需要什么样的技术技巧、这些我们都需要我们在施工之前去了解。
小青瓦断面呈圆弧形,平面形状为一头宽,另外一头较窄,尺寸规格各地不一。一般先用木望板、苇箔等做基层,上铺灰泥,灰泥上再铺瓦。
铺挂小青瓦操作方法:铺挂小青瓦的操作顺序与铺平瓦基本相同。即从左往右、自下往上。但因小青瓦较薄易于破碎,为避免屋面铺好后再去铺盖屋脊瓦时会将瓦片踩破,因而在铺挂屋面瓦之前要先将脊瓦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