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刘工公司名称曲阜市中源古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号105081629号
基础以上即为台基,常见的损坏情况主要有阶沿石松动、移位、侧塘板掉落、碎裂、松动鼓出、砖制侧塘板还会发生酥碱、风化等。一般来说台基石作产生松动、移位等现象,若构件出现较大的位移、鼓出,则在勾缝前需对构件进行归安,即重新安装。对于石构件出现破碎、缺失等情况,可采用与原构件纹理、材质一致或相近的石材进行添补。对于新旧之差,一般可采用整体做新或是做旧的办法进行处理。

木构架的损坏主要包括木柱柱根糟朽、柱身劈裂、折断、檩条弯垂、腐朽、枋子弯垂缺失、木构架倾斜、拔榫等情况。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潮湿、屋面荷载较大、保护不善等导致。柱根糟朽的处理方法一般是柱根包镶或者墩接。檩条、枋子发生糟朽的,若糟朽部分不超过断面面积的1/3时可采用剔补得办法,即将糟朽部分剔除,将接触面刨磨光净,然后用材质相同的木料在糟朽部位粘结牢固并用铁钉固定。当檩枋断面糟朽超过1/3时则已影响构件的受力性能,则进行更换。 当木构架各构件基本完好但整体出现倾斜、拔榫现象时,则需采取打牮拨正的办法。零星木构件破损、缺失的如斗拱的升、斗、昂、耍头,长短窗的仔料、屉心板、裙板、框料,挂落、飞罩等则修缮比较简单,只需更换整修即可。

现代建筑因变化较小而能保持现状,但古建筑修复施工往往会经历几个时代的变迁,原有的形态发生了变化,有些甚至进行了毁灭性的修复,其技术使用价值和艺术价值大大下降。这种现状是不能维持的,要去除破坏性修复品,恢复原貌,正确再现历史精华。

古建筑承载了历史、艺术、科学、宗教、精神等方方面面众多的信息,它是文明的象征。一个地区的古建筑可以说是地方文化直观的载体。保护好古建筑,我们才能无愧于祖先、无愧于子孙。

古建筑是认知历史、传承文明的合理载体,能否将他们保留和继承,既关乎民族传统文化,也关乎文化发展,古建筑修缮时要注意遵循以安全性为主要标准,古建筑都有近以上的历史,构件必有不同水平的风化,应以房屋建筑是否安全性作为修缮的标准之一,古建筑修缮的部位应尽量与原来的风格一致。做到尊重古建筑原来风格、手法、保持古建筑保护。古建筑修缮应以预防为主,对古建筑开展保养和维修,古建筑修缮可合理利用旧料,不仅可以节约大量资产,从建筑材料的角度考虑,还可以保留原来房屋建筑的时代特点。

当木柱腐朽深度超过柱截面的一半,或出现柱心腐朽、糟朽高度占柱高的1/5~1/3时,则需采用墩接的办法。墩接好后将接头刨磨平整,用铁箍两道箍牢,增强其整体性。柱子墩接高度,如果是四面无墙的露明柱,应不超过柱子高度的1/5,如果是包砌在墙内的柱子,不应超过柱高的1/3,否则将影响其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