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众多樱花品种中,日本晚樱以其特的魅力脱颖而出。其花朵在未开放前便已展现出浅粉色,随着盛开的到来,色彩逐渐变得更加鲜艳,偏向红色,仿佛涂抹了一层绚烂的晚霞。这种重瓣花型使得晚樱在视觉上显得更加丰满,与早樱的稀疏之美形成鲜明对比。同时,晚樱的叶片较少而花量丰富,每一朵花都尽情绽放,仿佛是在诉说着春天的故事。
叶片特征差异。日本早樱的叶子尺寸较小,形态介于卵形与卵状长圆形之间,其花朵与叶片同时生长;而日本晚樱的叶子则较大,呈现椭圆状卵形,且在花朵盛开时,叶片相对稀疏。
日本晚樱原产日本,中国华北及以南地区广为栽培,内蒙古、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甘肃等有分布。宜昌各公园均有栽培。
生长习性:喜光也耐阴,耐寒性较强,对土壤的要求不严,喜湿润土壤,以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生长好,不耐盐碱土;为浅根性树种,忌积水低洼地;有一定的耐寒和耐旱力,但对烟及风抗力弱。
植物价值:观赏价值:日本晚樱树姿洒脱开展,花枝繁茂,花开满树,花大艳丽,甚是壮观。常用作行道树、风景树、庭荫树。
日本晚樱,别名重瓣樱花、矮樱,是蔷薇科李属的落叶乔木。花大而芳香,盛开时繁花似锦,既有梅之幽香又有桃之艳丽,是樱花中的良品。
形态特征枝:树皮灰褐色或灰黑色,有唇形皮孔;小枝灰白色或淡褐色,无毛。
叶:叶片卵状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叶边有渐尖重锯齿,齿端有长芒,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色,均无毛,有侧脉5-8对;叶柄长1-1.5厘米,无毛,先端有1-3个圆形腺体;叶柄上有一对腺点,托叶有腺齿,主要由本种及其变种与其他种类杂交培育而成。
花:花序伞房总状或近伞形,有花2-3朵;总苞片褐红色;总梗长5-10毫米,无毛;花梗长1.5-2.5厘米,无毛或被极稀疏柔毛;萼筒管状先端扩大,长5-6毫米,宽2-3毫米,先端扩大,萼片三角状披针形;按花色分有纯白、粉白、深粉至淡粉色,幼叶有黄绿、红褐至紫红诸色,花瓣有单瓣、半重瓣至重瓣之别;花期3-5月。
果:核果球形或卵球形,紫黑色,直径8-10毫米。果期6-7月。
晚樱在日本文化中有着重要地位,被视为日本国花之一。它象征着美丽、纯洁和短暂的生命之美。
在日本,每年春天樱花盛开的时候都会举办赏樱活动,吸引无数游客和当地人前来欣赏这一美丽的景色。晚樱作为其中的重要品种之一,自然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喜爱。
晚樱是一种非常美丽且特的樱花品种,以下是对晚樱的详细介绍:
晚樱,也被称为日本晚樱,是蔷薇科李属的落叶乔木植物。它原产于日本,后来被广泛引入中国等地,成为重要的观花树种,
常用于园林观赏。晚樱的花期通常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比早樱要晚一个月左右,因此得名“晚樱”。
晚樱的叶片倒卵形或椭圆形,先端长尾状渐尖,边缘有长芒状重锯齿,这是晚樱叶片的一个显著特点。其花序多为伞房花序,
花瓣先端凹形,颜色丰富多样,有粉红、紫红、白色等多种,且通常比早樱的花瓣更大更重瓣,有些品种的花瓣数目甚至可以达到100片以上。晚樱的花朵不仅美丽,还带有一种令人心旷神怡的香气。
晚樱有很多种类和变种,其中的是重瓣樱和矮樱。重瓣樱是指花瓣数目超过5片的晚樱品种,而矮樱则是指树高不超过3米的晚樱,适合在盆栽或小型庭院中栽培。此外,还有一些特别的品种如郁金樱,其花瓣初开时绿色,随着光照增多逐渐变黄、变粉、变红,观赏价值。
晚樱虽然开花时间较晚,但并不影响其观赏价值。相反,由于其花朵硕大饱满、花型花色富于变化,且通常花叶同放,因此给人们带来了一种不同于早樱的美感和情趣。晚樱与夜晚更加相配,在月光或灯光的照射下,显得更加妩媚和神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