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特点
转子结构:罗茨真空泵的转子通常采用精密加工的 “8” 字形结构,两个转子之间通过同步齿轮保持严格的相位差,确保在旋转过程中相互不接触,同时又能有效地将气体从进气口输送到排气口。
泵壳设计:泵壳一般采用高强度铸铁或铸钢制成,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和机械强度,能够承受泵内的压力变化和外部的机械应力。泵壳上设有进气口和排气口,并且通常会配备一些连接法兰或接口,以便与被抽系统和其他真空设备进行连接。
密封装置:为了防止气体泄漏,罗茨真空泵在转子轴与泵壳之间、进气口和排气口等部位都设有密封装置。常见的密封方式有机械密封、填料密封等,这些密封装置能够有效地泵的真空性能,减少气体的泄漏量。
结构特点
(1)在较宽的压力范围内有较大的抽速;
(2)转子具有良好的几何对称性,故振动小,运转平稳。转子间及转子和壳体间均有间隙,不用润滑,摩擦损失小,可大大降低驱动功率,从而可实现较高转速;
(3)泵腔内无需用油密封和润滑,可减少油蒸气对真空系统的污染;
(4)泵腔内无压缩,无排气阀。结构简单、紧凑,对被抽气体中的灰尘和水蒸汽不敏感;
(5)压缩比较低,对氢气抽气效果差;
(6)转子表面为形状较为复杂的曲线柱面,加工和检查比较困难。罗茨真空泵近几年在国内外得到较快的发展。在冶炼、石油化工、电工、电子等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罗茨泵内部为两个内八型的转子,使用罗茨泵能获得比水环泵更低的真空度,但单纯只有罗茨泵不能正常使用,它的使用是要有一个压力前提,达到低于50mbar的压力它才能够启动工作。
基于以上,所以罗茨泵一般都会搭配一个水环泵作为前置泵。
罗茨泵原理主要是利用两个转子的高速运转,通过惯性原理把管道或容器内的气体带走,由于转子的密封较好,气体无法返回,然后罗茨泵抽出来后在通过前置泵把气体抽走。
但罗茨泵保养不好很容易出问题哦,千万要注意,比如:
1.罗茨泵一定要在每次使用完定期清洁维护。
2.定期更换冷却油。
3.当长时间未用需要使用泵前好先测试一下泵运转情况。
罗茨泵的极限真空除取决于泵本身结构和制造精度外,还取决于前级泵的极限真空。为了提高泵的极限真空度,可将罗茨泵串联使用。罗茨泵的工作原理与罗茨鼓风机相似。由于转子的不断旋转,被抽气体从进气口吸入到转子与泵壳之间的空间v0内,再经排气口排出。由于吸气后v0空间是全封闭状态,所以,在泵腔内气体没有压缩和膨胀。 但当转子顶部转过排气口边缘,v0空间与排气侧相通时,由于排气侧气体压强较高,则有一部分气体返冲到空间v0中去,使气体压强突然增高。当转子继续转动时,气体排出泵外。罗茨泵在泵腔内,有二个“8”字形的转子相互垂直地安装在一对平行轴上,由传动比为1的一对齿轮带动作彼此反向的同步旋转运动。在转子之间,转子与泵壳内壁之间,保持有一定的间隙,可以实现高转速运行。
罗茨真空泵是一种容积式真空泵,在真空获得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以下是关于它的详细介绍:
工作原理
罗茨真空泵主要由两个 “8” 字形的转子组成,这两个转子相互啮合,在泵壳内同步反向旋转。转子与转子之间、转子与泵壳之间存在着微小的间隙,当转子旋转时,气体从进气口被吸入泵腔,随着转子的转动,气体被封闭在由转子和泵壳形成的空间内,并被逐步推移到排气口,终被排出泵外。在整个过程中,转子的旋转运动不断重复上述吸气、封闭、推移和排气的过程,从而实现连续抽气,达到降低被抽容器内压力的目的。
罗茨真空泵是一种常用的旋片泵,也被称为机械真空泵。它是由两个相互啮合的旋转齿轮构成,这些齿轮不断地转动以创建真空。
罗茨真空泵的结构由以下主要部件组成:
1. 壳体:通常由铸铁或钢制成,用于容纳其他部件。
2. 旋转齿轮:罗茨真空泵有两个旋转齿轮,它们的齿数相等,但是相互错开角度。这些齿轮通过电机驱动并在壳体内旋转。
3. 进气口和排气口:用于进出气体的通道。
4. 吸气端和排气端:气体在吸气端进入真空泵,然后经过齿轮间的间隙被压缩,并终通过排气端被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