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货老瓷,集国内的陶瓷匠人、工艺美术家、集体创作,倾多方之力,求质不求量,不惜成本,成瓷质量奇高,且随着老一辈匠人的消逝,其复烧更是极难,件件都是的升值利器,存世极为,已成为臻作绝唱!
作为大御瓷器的一员,在瓷器收藏市场里摸爬滚打这么多年,所见瓷器少说也有成千上万件,也因瓷结识了不少藏家瓷友,有“捡漏”发家的,也有“被坑”的倾尽所有的。市场或涨或跌都存在的变数,但只要对瓷器有足够深厚的了解,便可以察觉收藏市场的大致走向,从各个方面判定瓷器的价值如何!
1949年,郭沫若向中央人民提出生产“瓷”的建议,在周恩来主持下,“国家用瓷”很快成立,这是中国陶瓷史上由主持的次国家瓷器烧造。很快,我国个国营瓷厂成立,这就是的“瓷厂”,它的前身是清代御窑厂和江西瓷业总公司,所以说“567瓷”有着无可比拟的先天优势,在人才、技术水平、科研创新上,都达到了全国瓷器生产的高水平。
余翰青(1902-1987年),名达,外号傅芳居士,晚年称拙翁,画室名“清平画室”,江西乐平县人。十多岁到景德镇,拜陶瓷花鸟名家陈德明门下学艺,特别注重写生,采花扑蝶,收集标本,收藏历代名人画稿,对诗文、金石、书法更是悉心研究。他的陶瓷作品以工整典雅、精细缜宻见称,能自画自填色自题诗,融诗、书、画、印于一体,自成一家。晚年在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任教。
方云峰(1897-1957年),字佩霞,外号惜花轩主,江西浮梁人。民国时在浙江龙泉瓷业工场任绘技师,后入杭州江美专中国画系学习,先后任教于江西省立陶瓷学校、浮梁陶瓷职业学校,擅长画仕女、猫、牡丹。所画仕女体态轻盈,画猫形象逼真,牡丹艳丽多姿。
汪大沧(1906-1952年),字一粟,外号桃源老农,安徽黟县人,早年毕业于浮梁乙种工业窑业学校饰瓷科,以秃笔画粉彩山水,用笔简练,因常与“珠山八友”配画而名重一时。
刘希任(1906-1967年),画室名“再思轩”。自幼喜爱绘画,30年代已成名,擅长画人物,风格与王琦相近,先为南昌丽泽轩瓷庄绘瓷,抗战胜利后在南昌自设中南瓷庄,自产自销,是南昌很有成就的艺人。
潘庸秉.(1900-1961年),江西鄱阳人。1925年在北京任绘瓷技师,擅画花鸟、山水,1954年任景德镇陶瓷研究所副所长,以研究颜色釉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