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破器材车辆灭火器配置标准及流程详解
灭火器配置标准
灭火器的类型选择:爆破器材车辆应配备适合扑灭A类(固体物质火灾)、B类(液体或可熔化固体物质火灾)和C类(气体火灾)火灾的灭火器。常见的灭火器类型包括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和水基灭火器。干粉灭火器适用于多种类型的火灾,二氧化碳灭火器适用于电气设备火灾,而水基灭火器适用于一般可燃物火灾
1。
配置数量和位置:根据《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灭火器的配置应考虑场所的火灾种类、危险等级、保护面积等因素。具体步骤包括确定火灾种类和危险等级、划分计算单元、计算各单元的保护面积、确定灭火器设置点的位置和数量、计算小需配灭火级别、选择合适的灭火器类型和规格等
2。
灭火器配置流程
确定火灾种类和危险等级:明确车辆可能遇到的火灾类型,如固体物质火灾、液体或可熔化固体物质火灾、气体火灾等
2。
划分计算单元:根据车辆的结构和使用环境,划分计算单元并计算各单元的保护面积
2。
计算小需配灭火级别:根据计算单元的火灾危险等级和保护面积,确定每个单元所需的小灭火级别
2。
选择合适的灭火器类型和规格:根据计算的小需配灭火级别,选择适合的灭火器类型和规格。常见的灭火器类型包括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和水基灭火器
1。
确定设置方式和要求:在车辆上合理布置灭火器的位置,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取用。同时,确保灭火器的操作方法简单易懂,便于使用
2。
标注灭火器的型号、数量与设置位置:在车辆的设计图上用灭火器图例和文字标明灭火器的型号、数量与设置位置
2。
维护与检查流程
日常检查与维护:灭火器的日常检查与维护应由具备相关技术背景的人员负责。每次送修的灭火器数量不应超过计算单元所配置灭火器总数的四分之一,超出时应选用相同类型和操作方法的灭火器进行替代
3
4。
维修与报废:存在机械损伤、明显锈蚀、灭火剂泄露等情况的灭火器应及时进行维修。维修后的灭火器应按原设置点位置摆放,并保留检查记录
3
4。对于需要维修或报废的灭火器,应交由的灭火器生产企业或具备相关资质的维修单位进行处理
4。
设备概述
功能:在煤矿井下轨道系统中运输炸药、雷管等爆破材料,通常用于长距离或大容量运输,替代人工搬运,提高安全性和效率。
结构特点:
防爆设计:符合煤矿防爆标准,防止静电、火花引发爆炸。
轨道适配:车轮与井下窄轨(如600mm轨距/762mm轨距/900mm轨距)适应井下复杂巷道。
安全防护:配备锁闭装置、防撞缓冲、防滑制动等,防止运输途中意外开启或碰撞。
安全规范与标准
法规依据:
中国《煤矿安全规程》(应急管理部/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发布)对炸药运输有严格规定。
国际标准如
关键要求:
隔离运输:炸药与雷管需分车运输,或同车时保持安全距离(如≥3m)。
限速限载:车速通常≤2m/s,载重不超过设计容量。
路线:避开人员密集区或主要通风巷道。
典型应用场景
适用条件:
大中型煤矿井下,具备轨道系统的巷道。
需频繁爆破的掘进工作面或采煤区域。
操作流程:
装载:由专职爆破员在地点(如井下炸药库)装车。
运输:由持证人员操作,全程监控,严禁无关人员靠近。
卸载:直达作业点,现场交接并登记剩余量。
风险防控措施
防静电:车辆金属部件接地,使用导电轮胎或拖链。
防火花:禁用非防爆电器,工具采用铜质。
应急处理:
运输途中发生故障时,转移炸药至安全位置。
火灾或泄漏时启动应急预案,撤离人员并上报。
维护与管理
定期检查:包括制动系统、防爆性能、轨道状态等。
人员培训:操作员需通过爆破物品运输专项培训。
记录追溯:运输时间、路线、载量需详细记录备查。
注意事项
严禁行为:混装其他物资、超速、人货混运。
环境监测:运输前确认巷道瓦斯浓度<0.5%,无塌方风险。
如需更具体的参数(如车型、载重)或某国/地区的特殊规定,可进一步补充说明。
适应复杂井下环境
灵活的规格定制:井下环境复杂多样,不同矿山的轨距、作业空间等条件各不相同。井下爆破器材有轨运输车具有很强的定制性,可根据矿山的具体需求,如轨距(600mm、762mm、900mm 等常见规格)、车型尺寸、开门方式等进行定制生产。这种灵活性使得它能够适应各种矿山环境和作业要求,无论是在空间狭窄的小型矿山,还是在规模较大、运输系统复杂的大型矿山,都能正常投入使用 。
特殊地形适应设计:在斜巷运输等特殊地形条件下,有轨运输车采用大碰头设计以减少撞击风险,确保运输过程的稳定性。井下巷道存在坡度变化、弯道等情况,大碰头设计可以更好地缓冲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冲击力,防止车辆因碰撞而损坏,保障爆破器材运输安全。